题目: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耗/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发展水平有关系吗?(Impacts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 CO2 emissions: Does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matter?)
作者:李科,林伯强*
期刊:可再生与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详细:52卷,2015年12月,1107-1122页
DOI: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15.07.185
文献导读: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成为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然而,这些途径促进了化石燃料消费的快速增长,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CO2)和其他温室气体(GHG)排放。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这些过程还伴随着化石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长。从1970年到2004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从21亿吨增加到38亿吨,增长了约80%,占2004年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7%。越来越多的有力证据表明,人类活动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大量排放累积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力,这可能引发全球气候灾难。发达国家过去产生的排放量最多,目前人均排放量也很高,但追求经济增长意味着世界未来大部分排放量将由发展中国家产生。然而,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需要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即使这些过程在过去是齐头并进的。不包括石油生产国,高收入国家的人均排放量相差四倍,从瑞士人均7吨二氧化碳当量到澳大利亚和卢森堡的27吨。这一现象表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模式和排放之间的关系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强制性的。
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是一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是人们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就业的共同演变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排放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的发展水平。
摘要:
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有显著影响,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各不相同。本文以对异质性和“棘轮效应”的认识为出发点,以回归对人口、富裕程度和技术(STIRPAT)框架的随机影响为出发点,用不同的面板数据模型重新估计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由动态面板阈值回归模型得出,该模型将1971-2010年间73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集根据其年收入水平分为四组。主要结果是:(1)在低收入群体中,城市化降低了能源消耗,但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2)在中、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中,工业化降低了能源消耗,但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城市化显著增加了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3)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城市化对能源消耗没有显著影响,但确实阻碍了排放量的增长,而工业化对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却很小;(4)从人口的角度看,它对能源消费产生积极影响,除高收入群体外,还增加了排放。为了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应根据收入水平采取不同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STITPAT;城市化;工业化;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动态面板阈值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