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纺织业的技术进步和能源反弹效应:证据和政策含义(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energy rebound effect in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Evidenc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作者:林伯强*,赵红丽
期刊:可再生和可持续能源评论(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详细:60卷,2016年2月,173-181页
DOI:http://dx.doi.org/10.1016/j.rser.2016.01.069
文献导读: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工业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经济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越来越担心资源短缺和能源供应不足。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这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能源安全,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构成严峻挑战。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2012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为68.5%。大量消耗煤炭,石油和其他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是中国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而煤炭是中国最便宜的能源。中国是一个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短期内不可能在中国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因此,节能是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有效战略。为了缓解经济增长与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将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必然选择。
技术进步可以使节能成为可能。但是,技术进步会引起能源反弹效应。能源反弹效应会影响技术进步带来的节能效果,这不利于节能。目前,由于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很大。因此,研究作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纺织工业的能源反弹效应是必要的。
摘要:
虽然提高能源效率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但降低实际能源价格也会增加对能源服务的需求,因此能源消耗减少的部分被抵消。能源反弹效应的大小是制定和实施能源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际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采用森岛移动替代弹性模型(MES)结合不对称能源价格,跨越成本函数和其他计量经济学方法,建立了衡量中国纺织业反弹效应的框架。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纺织业的反弹效应为20.991%,表明提高能效有利于节能一定程度。另一方面,这些结果也证明提高能效不是中国纺织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的唯一途径。最后,根据本文的分析,对未来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反弹效应;森岛移动替代弹性模型模型;中国纺织业